超我是内在结构、或部分的自我。超我是内在权威能进行反省、做出评价、施加道德压力,也是良知、罪疚感和自尊的所在。在克莱恩思想中,超我是由分裂出来的部分自我所组成,其中投射出去的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以及早期、后期客体们的好坏面向全都融合在一起。超我既是保护、又具有威胁性。超我和自我共享了相同客体的不同面向,透过内摄和投射的过程平行发展。如果一切顺利,在自我和超我当中的内在客体,起初是极端的,就会变得不那么极端,并且自我和超我这两个结构会越来越能和解。
克莱恩的观点是,超我在生命之初开始形成,而不是佛洛伊德所论述那样,随着俄狄浦斯情结的化解而发生。早期的超我非常严格,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不那么严格、更具有现实感。在病态发展过程中,早期的严格超我不会被改变。在极端情况下,那个可怕、被理想化的原初客体被自我所分裂出来,并驱逐到深层潜意识当中。克莱恩认为这些被拆解的部分客体与超我不同。其他学者则认为那一些部分客体形成了异常具有破坏力的超我。
无论这极端的内在客体是否为超我,克莱恩和其他学者认为这与极端严重的困扰、甚至与精神病有关。一般认为,这与普通早期严厉的超我不同,早期严厉超我是建立在具有改变能力、融合的生死本能之上。
目前对于超我可以改变的程度、其组成部分的真正性质、以及将超我概念化为内在结构、还是功能的问题都还有许多争议。
重要论文
1923 Freud, S. ‘The ego and the id’〈本我和自我〉.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9《佛洛伊德全集》标准版(第19册). Hogarth Press (1961). 本文介绍了「超我」(super-ego)这个术语。
1924 Freud, S. ‘The economic problem of masochism’〈受虐的经济问题〉.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9《佛洛伊德全集》标准版(第19册). Hogarth Press (1961). 本文探索死亡本能与施虐的超我之间的关系。
1926 Klein, M. ‘The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of early analysis’〈早期分析的心理学原则〉. 本文认为内摄怀恨的母亲,是早期加害的超我的基础。
1927a Klein, M. ‘Symposium on child analysis’〈儿童分析论文集〉. 本文提出「超我是高度阻抗的产物、无法改变」。
1927b Klein, M. ‘Criminal tendencies in normal children’〈正常儿童的犯罪倾向〉. 本文说明潜意识的罪疚感与严厉超我的想法有关。
1928 Klein, M. ‘Early stages of the Oedipus complex’〈俄狄浦斯冲突的早期阶段〉. 本文说明前性器期的超我。
1929 Klein, M. ‘Personification in the play of children’〈儿童游戏中的拟人化〉. 本文说明一般认为正常超我是由多个内在(部分)客体所组成。
1932 Klein, M. ‘Early stages of the Oedipus conflict and of superego formation’〈俄狄浦斯冲突与超我形成的早期阶段〉. 本文介绍了超我是源自于死的本能。
1933 Freud, S. ‘The dissection of the psychical personality’〈 解剖精神人格〉.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22《佛洛伊德全集》标准版(第22册). Hogarth Press (1964). 本文总结佛洛伊德对于超我的见解。
1933 Klein, M.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onscience in the child’〈儿童良心的早期发展〉.本文说明超我透过本能冲动的分道扬镳(与欲力融合的死的本能)而生成,于其中,一部分直接抗衡另一部分。
1934 Strachey, J. ‘The nature of the therapeutic action of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治疗行为的本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15: 127-159; (196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50: 275-292. 本文提出分析师成为辅助的超我。
1935 Klein,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 本文说明在抑郁位置的阈值下所使用的防御,以达成迫害、要求完美的施虐超我的修复需求。
1948 Klein, M. ‘On the theory of anxiety and guilt’〈关于焦虑和罪恶感的理论〉。本篇明确指出超我的双重面向。
1952 Klein, M. ‘Some theoretical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infant〈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 本文认为抑郁位置可以调整超我的极端严重程度。
1952 Rosenfeld, H. ‘Notes on the psychoanalysis of the superego conflict in an acute schizophrenic patient’〈对急性思觉失调病人超我冲突之精神分析说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33: 111-131. 本文谈被毁坏的内在客体所引发的恐惧和罪疚感。
1957 Klein, M. ‘Envy and gratitude’〈嫉羡和感恩〉. 本书介绍了忌妒的超我。
1958 Klein, M.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functioning’〈论心智功能的发展〉. 克莱恩移除了超我中可怕的内在人物,并将他们置于深层潜意识之中。
1959 Bion, W. ‘Attacks on linking’〈 对连结的攻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40: 308-315; republished in Second Thoughts《再思》. Heinemann (1967); and in E. Spillius (ed.) Melanie Klein Today《今日梅兰妮克莱恩》, Vol. 1. Routledge. (1988)本文提出「毁坏自我的超我」(ego-destructive superego)。
1962 Bion, W.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从经验中学习》. Heinemann. 本文提出 – K , 即一种 「超」(super)我活动。
1963 Klein, M. ‘O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论孤独的感受〉. 严酷的超我会增加寂寞感。
1968 Money-Kyrle, R. ‘Cognitive development’〈 认知发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49: 691-698; republished i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Roger Money-Kyrle《Roger Money-Kyrle论文集》. Strath Tay: Clunie Press (1978); and in J. Grostein (ed.) Do I Dare Disturb the Universe?《我胆敢搅扰宇宙吗?》. Beverly Hills, CA: Caesura (1981). 严厉的超我是一种迷思概念。
1985 Brenman, E. ‘Cruelty and narrow mindedness’〈 残酷与狭隘思想〉,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66: 273-281; republished in E. Spillius (ed.) Melanie Klein Today《今日梅兰妮克莱恩》, Vol. 1. Routledge (1988). 理想化的残酷超我会窄化人的感知。
1999 O’Shaughnessy, E. ‘Relating to the superego’〈关于超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国际精神分析期刊》. 80: 861-870. 区分正常与异常形式的超我。
2002 Britton, R. Sex, Death and the Superego《性、死亡与超我》. Karnac. 自我判断功能之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