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




克萊恩對忌妒所採取的定義是對於另一人能夠擁有並享受著自己所渴求事物的憤怒感。忌妒往往伴隨想去搶奪、或去破壞的衝動。當代文章也將忌妒視為一種痛苦折磨。克萊恩認為忌妒衝動是從生命之初就開始運作,帶有口腔和肛門施虐的特質。起初忌妒衝動是針對哺乳的乳房而來,後來是針對父母的性交。她認為忌妒是原初破壞力的表現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與生俱來的,並且在惡劣環境中更加惡化。對好客體的攻擊會導致好壞之間的混淆不清,因此在憂鬱位置上的整合便產生困難,忌妒會增加迫害感和罪疚感。克萊恩則認為感恩是愛的表達,是生命本能的表達,感恩是忌妒的對立面。

重要論文

1928 Klein, M. ‘Early stages of the Oedipus conflict’〈伊底帕斯衝突的早期階段〉.  忌妒在早期伊底帕斯情結中,以想要破壞母親物品的慾望來展現。

1932 Klein, M. The Psychoanalysis of Children 《兒童精神分析》.  一個小孩對幻想中的父母性交的忌妒攻擊。

1945 Klein, M. ‘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從早期焦慮討論伊底帕斯情結〉. 兩性在伊底帕斯情結中對於母親的忌妒。

1952 Klein, M. ‘The origins of transference’〈移情的根源〉. 對於父母永遠相互滿足結合、激發忌妒感受的典型幻想。

1955 Klein, M. ‘On identification’〈論認同〉. 提出忌妒是投射─認同重要因素的文學案例。

1957 Klein, M. ‘Envy and gratitude’〈嫉羨與感恩〉. 此文是克萊恩對於忌妒和感恩的開創性論文,這兩者首次明確配對一起出現。

1959 Klein, M. ‘Our adult world and its roots in infancy’〈我們的成人世界及其嬰孩期的根源〉. 對忌妒和感恩的配對概念簡單又詳盡的概述。